欢迎访无锡市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中心网站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行业资讯

Gateshead 千禧桥:旋转之中隐藏着几何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5-10-16 09:59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2001年,一座外形简洁、尺度适中,却充满结构张力的桥梁,在英国纽卡斯尔和盖茨黑德之间的泰恩河上落成。Gateshead Millennium Bridge,中文常译为“盖茨黑德千禧桥”,是一座为人行与骑行者设计的慢行桥梁,但它的结构形式却远非寻常。这座桥是全球首座采用整体旋转开启结构的桥梁,其最大创新在于将桥拱与桥面视为一个刚性整体,通过两端支点实现整桥旋转,为船只提供通航空间。这种几何逻辑直接构成其工程行为的核心,也让它成为结构与城市空间融合的经典案例。

  

  ▲ Gateshead Millennium Bridge在开启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中桥体整体旋转约 40°,清晰呈现拱与桥面共同倾斜的刚性结构行为

  该项目由WilkinsonEyre建筑事务所与结构顾问Gifford合作设计,作为英国千禧年基础设施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成不仅填补了泰恩河北南两岸慢行系统的空缺,更成为城市文创区中最具辨识度的公共基础设施之一。桥梁总长126米,主跨105米,拱高45米,桥面宽8米,其中包含5米宽的双向骑行道和3米人行道。桥面与下沉拱结构通过竖向钢肋刚性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空间桁架体系。这一结构设计既满足跨越功能,也确保了桥梁整体在开启时的动态平衡。

  整体旋转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与常见的升桥、摆桥等通航桥梁不同,Gateshead Millennium Bridge的可动方式不依赖桥段铰接或部分结构升降,而是将桥拱与桥面一体化,整体作为刚体围绕两岸支座缓慢旋转。最大开启角度约为40度,开启后可提供通航净高4.5米、通行宽度25米,适应泰恩河流域的小型船只通行需求。每次开启大约耗时4分30秒,通常配合文旅活动或航运调度实施,在非开启状态下桥面保持完整平顺,不影响行人和骑行者的通行体验。

  这座桥的结构逻辑可被理解为“几何即行为”的典型范式。由于桥体在开启过程中需保持整桥运动的协调性与对称性,其重心布置和质量分布必须极为精确。设计团队通过有限元分析与动力仿真优化了钢结构构件的分布与连接方式,确保旋转轴线与结构重心重合,从而避免旋转过程中出现偏移或晃动。同时,结构刚度在拱肋与桥面之间通过刚性连接方式得以强化,不仅提升了抗风抗扭性能,也确保桥梁在开启时具备足够的整体稳定性。

  

  ▲ Gateshead Millennium Bridge 的三维结构建模视图

  模型图展示了桥拱与桥面之间的连接方式、结构对称性与空间刚性体系。图中绿色箭头标示结构约束点,表明桥体绕岸基轴线旋转的结构支撑机制。桥面单元的划分有助于进行受力与动力响应分析,支撑结构在开启过程中保持整体稳定。

  

  ▲ Gateshead Millennium Bridge 桥面与结构拱的剖面构造图

  图中可见桥面板与拱之间通过钢肋刚性连接,构成一体化结构系统。桥面结构为轻型钢板与肋梁组合,桥栏杆、照明与防护系统嵌入结构整体中。

  

  ▲ Gateshead Millennium Bridge 整桥吊装施工阶段航拍图

  图中桥体通过两台大型浮吊整体吊装,移入预设位置,体现了该桥结构刚性系统在施工阶段的可整体移动特性。这种高精度预制+现场吊装策略,有效保障了结构对称性、旋转轴线与支点位置的准确性,也充分展现了“几何即行为”的设计逻辑在工程实施中的延续性。

  液压如何让结构动起来

  在桥梁开启的驱动方面,设计采用了两岸布置的液压系统,每侧设有两套液压缸,总功率约120kW。四套系统通过中央控制器进行同步协调,确保开启过程中两侧的角速度与扭矩输出一致。系统启动前会自动解除桥体两端的机械锁闭装置,随后缓慢推进结构旋转。整个过程受到实时监测,并根据桥体姿态进行微调,以避免因温度、风速或结构弹性变化引发的不对称响应。设计中还预设了冗余应急系统,包括手动控制模块和断电保护机制,以应对极端运行工况。

  考虑到桥梁开启状态下呈倾斜结构形态,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响应特性成为设计的另一关键问题。开启时,桥面与拱肋形成大面积暴露面的双曲倾斜体,受风面广、侧向力明显。为确保结构在此状态下的稳定性,工程师进行了系统的风洞试验与CFD仿真分析,识别不同开启角度下的风压分布与涡流路径,并在结构层面设置了风速阈值控制机制:当实测风速超过设定上限时,系统将自动禁止启闭操作,避免因风致振动引发结构异常。同时,桥体自身的轻量化设计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桥面铺装采用耐候木质饰面与轻型钢结构结合,不仅减轻自重,也提升了行走舒适度与桥面排水性能。

  

  ▲ Gateshead Millennium Bridge 结构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中展示了拱肋与桥面一体结构围绕两岸支点旋转开启的构型。可见结构在开启过程中形成约40°夹角的倾斜状态,液压系统通过作用于桥端轴承装置驱动整体旋转。拱肋与桥面同步动作,拉索在开启过程中保持水平状态,体现出“整体耦合旋转”的结构逻辑。

  桥梁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与其他通航桥梁对比,Gateshead Millennium Bridge的设计思路具有鲜明特征。如果说法国波尔多的Jacques Chaban-Delmas垂直升降桥通过桥塔、平衡锤和吊索构成一种“显性机械系统”,强调通航功能的直观表达,那么千禧桥则代表了另一种策略:将可动性完全整合于结构几何之中,通过整体旋转的方式,将机械与结构融为一体,在视觉上实现低干扰、在工程上保持高集成。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桥梁的识别度,也降低了运维复杂度,尤其适合城市密集区、慢行系统桥梁等强调体验与环境协调性的场景。

  此外,从构造角度来看,这座桥的设计体现出高度的系统整合能力。不仅桥面无缝连接,照明系统、排水构造、电缆布线等也全部嵌入结构之中,桥体表面几乎看不到任何附属设备。这种“隐结构”策略背后的前提,是结构设计、机械控制与建筑表达三者的协同。而这正是Gateshead Millennium Bridge被广泛认为是一件“结构—运动—城市”三重维度成功交汇作品的原因。

  从运营角度来看,该桥也表现出了出色的耐久性与可靠性。启用至今二十余年,历经多次启闭与极端天气测试,未出现过重大结构性问题。相关维护记录显示,其液压系统每年仅需常规检测与局部密封件更换,桥体钢结构维护频率远低于传统铰接结构。结构与控制系统的集成,使这座桥不仅“能动”,而且“易管”,充分体现了面向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应具备的可维护性与可持续性。

  

  

  Gateshead Millennium Bridge的建成,不只是一次结构形式的尝试,更是一次对可动桥“存在方式”的重新定义。它没有追求极限的跨径,也没有强调夸张的视觉冲击,而是在精确的结构控制之下,实现了一种可动、完整、静谧、克制的桥梁表达方式。在强调通达与功能之外,这座桥也告诉我们:当结构本身即为运动机制,桥梁就不仅仅是一段连接路径,而是一套具有自主逻辑与美学意识的技术作品。

  来源:Wiki ArchDaily、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ICE)等

  编译 / 黄馨怡

  责编 / 陈颖

  美编 / 杨敬倩

  审校 / 李天颖 陈颖 廖玲

智能问答

无锡普法

返回顶部